尚书.舜典的释义

网上有关“尚书.舜典的释义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尚书.舜典的释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

舜典 原文 曰若稽古1。帝舜曰重华,协于帝2。濬哲文明3,温恭允塞4。玄德升闻,乃命以位5。慎徽五典6。五典克从7。纳于百揆8,百揆时叙9。宾于四门10,四门穆穆11。纳于大麓12,烈风雷雨弗迷。 帝曰:“格13!汝舜。询事考言14,乃言底可绩15,三载。汝陟帝位16。”舜让于德,弗嗣。 注释 《舜典》:是记叙舜的事迹的书。本篇伏生本、郑玄本、王肃本都合在《尧典》,晋元帝时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也没有《舜典》。分《尧典》为两篇,是元帝以后的事。以上第一段,颂扬舜的美德和即位前的政绩。 译文 查考往事。舜帝名叫重华,与尧帝合志。他有深远的智慧,而又文明、温恭、诚实。他的潜德上传被朝廷知道后,尧帝于是授给了官位。舜慎重地赞美父义、母慈、兄友、弟恭、子孝五种常法,人们都能顺从。舜总理百官,百官都能承顺。舜在明堂四门迎接四方宾客,四方宾客都肃然起敬。舜担任守山林的官,在暴风雷雨的恶劣天气也不迷误。 尧帝说:“来吧!舜啊。我同你谋划政事,又考察你的言论,你提 的建议用了可以成功,已经三年了,你登上帝位吧!”舜要让给有德的人,不肯继承。 原文  正月上日1,受终于文祖2。在璇玑玉衡3,以齐七政4。肆类 于上帝5,禋于六宗6,望于山川7,遍于群神。辑五端8。既月乃日9,觐四岳群牧10,班瑞于群后11。 岁二月,东巡守,至于岱宗12,柴13。望秩于山川14,肆觐东后15。 协时月正日16,同律度量衡17。修五礼、五玉、三帛、二生、一死贽18。如五器19,卒乃复20。五月南巡守,至于南岳,如岱礼。八月西巡守,至于西岳,如初。十有一月朔巡守21,至于北岳,如西礼。归 ,格于艺祖22,用特23。 五载一巡守,群后四朝。敷奏以言24,明试以功,车服以庸25。 肇十有二州26,封十有二山,浚川27。 象以典刑28,流宥五刑29,鞭作官刑,扑作教刑30,金作赎刑。眚灾肆赦31,怙终贼刑32。“钦哉,钦哉,惟刑之恤哉33!”流共工于幽州34,放驩兜于崇山35,窜三苗于三危36,殛鳏于羽山37,四罪而天下咸服。以上第二段,叙述舜在摄政期间的业绩。 译文正月的一个吉日,舜在尧的太庙接受了禅让的册名。他观察了北斗七星的运行情况,列出了七项政事。于是向天帝报告继承帝位的事,又祭祀了天地四时,祭祀山川和群神。又聚集了诸侯的五等圭玉,挑选良辰吉日,接受四方诸侯头领的朝见,把圭玉颁发给他们。 这年的二月,舜到东方巡视,到了泰山,举行了柴祭,对于其它山川,都按地位尊卑依次举行了祭祀,然后,接受了东方诸侯国君的朝见。协调春夏秋冬四时的月份,确定天数,统一音律、度、量、衡。制定了公侯伯子男朝聘的礼节和五种瑞玉、三种不同颜色丝绸、二生一死的礼物制度。礼仪结束后,便把五种瑞玉还给诸侯。五月,舜到南方巡视,到了衡山,所行的礼节同在泰山时一样。八月,舜到西方巡视,到了华山,所行的礼节同当初一样。十一月,舜到北方巡视,到了恒山,所行的礼节同在华山一样。回来后,到尧的太祖祭祀,用的祭品是一头牛。 此后,舜每隔五年就巡视一次。各方诸侯在四岳朝见,各自报告政绩。舜根据诸侯的政绩进行评定,论功行赏,赐给他们车马和服服饰。舜划定了十二个州的疆界,在十二座放的名山上封土为坛举行祭祀,又疏通了河道。舜又在物器上刻画五种常用的刑罚。用流放的办法代替五刑以示宽大,用鞭打来惩罚犯了罪的官员,用木条打作为学校的刑罚,用铜作为赎罪的刑罚。因过失犯罪,可以赦免他;要是犯了罪又不知悔改,就要施加刑罚。舜告诫说:“慎重啊,慎重啊,使用刑罚时一定要慎重啊!”于是把共工流放到幽州,把驩兜流放到崇山,把三苗驱逐到三危,把鳏流放到羽山。这四个罪人受到了应有的处罚,天下的人都心悦诚服。 2008-10-18 19:56:03 补充: 原文  二十有八载,帝乃殂落1。百姓如丧考妣,三载,四海遏密八音2。月正元日,舜格于文祖3,询于四岳,辟四门,明四目,达四聪。 “咨,十有二牧4!”曰,“食哉惟时!柔远能迩5,惇德允元6,而难任人7,蛮夷率服。” 舜曰:“咨,四岳!有能奋庸熙帝之载8,使宅百揆亮采,惠9?” 佥曰:“伯禹作司空10。” 帝曰:“俞,咨!禹,汝平水土,惟时懋哉11!”禹拜稽首,让于稷、契暨皋陶。 帝曰:“俞,汝往哉!” 帝曰:“弃,黎民阻饥12,汝后稷13,播时百谷14。” 帝曰:“契,百姓不亲,五品不逊15。汝作司徒16,敬敷五教17,在宽。” 2008-10-18 19:58:39 补充: 帝曰:“皋陶,蛮夷猾夏18,寇贼奸宄19。汝作士20,五刑有服21,五服三就22。五流有宅23 五宅三居24。惟明克允25!” 帝曰:“畴若予工26?” 佥曰:“垂哉27!” 帝曰:“俞,咨!垂,汝共工28。”垂拜稽首,让于殳斨暨伯与29。” 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30。” 帝曰:“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31?” 佥曰:“益哉32!” 帝曰:“俞,咨!益,汝作朕虞33。”益拜稽首,让于朱虎、熊罴34。” 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。” 帝曰:“咨!四岳,有能典朕三礼35?” 2008-10-18 19:59:32 补充: 帝曰:“皋陶,蛮夷猾夏18,寇贼奸宄19。汝作士20,五刑有服21,五服三就22。五流有宅23 五宅三居24。惟明克允25!” 帝曰:“畴若予工26?” 佥曰:“垂哉27!” 帝曰:“俞,咨!垂,汝共工28。”垂拜稽首,让于殳斨暨伯与29。” 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30。” 帝曰:“畴若予上下草木鸟兽31?” 佥曰:“益哉32!” 帝曰:“俞,咨!益,汝作朕虞33。”益拜稽首,让于朱虎、熊罴34。” 帝曰:“俞,往哉!汝谐。” 帝曰:“咨!四岳,有能典朕三礼35?” 佥曰:“伯夷36!”  2008-10-18 20:07:51 补充: 帝曰:“俞,咨!伯,汝作秩宗37。夙夜惟寅38,直哉惟清39。”伯拜稽首,让于夔、龙40。 帝曰:“俞,往,钦哉!” 帝曰:“夔!命汝典乐41,教胄子42,直而温,宽而栗43,刚而无虐,简而无傲。诗言志,歌永44,声依永,律和声。八音克谐,无相夺伦45,神人以和。” 夔曰:“于46!予击石拊石47,百兽率舞。” 帝曰:“龙!朕塈谗说殄行48,震惊朕师49。命汝作纳言50,夙夜出纳朕命,惟允!” 帝曰:“咨!汝二十有二人51,钦哉!惟时亮天功52。” 三载考绩,三考,黜陟幽明,庶绩咸熙54。 分北三苗55。 2008-10-18 20:09:34 补充: 译文 舜辅助尧帝二十八年后,尧帝逝世了。群臣好像死了父母一样地悲痛,三年间,全国上下停止了音乐。正月的一个吉日,舜到了尧的太庙,与四方诸候君长谋划政事,打开明堂四门宣布政教,使四方见得明白,听得通彻。 “啊,十二州的君长!” 舜帝说:“生产民食要依时!安抚远方,爱护近邻,亲厚有德,信任善良,而又拒绝邪佞的人,这样,边远的外族都 会服从。” 舜帝说:“啊!四方诸候的君长!有谁能奋发努力、发扬光大尧帝的事业,使居百揆之官辅佐政事呢?” 都说:“伯禹现在作司空。” 2008-10-18 20:11:02 补充: 舜帝说:“好啊!禹,你曾经平定水土,还要努力做好百揆这件事啊!”禹跪拜叩头,让给稷、契和皋陶。 舜帝说:“好啦,还是你去吧!” 舜帝说:“弃,人们忍饥挨饿,你主持农业,教人们播种各种谷物吧!” 舜帝说:“契,百姓不亲,父母兄弟子女不和顺。你作司徒吧,谨慎地施行五常教育,要注意宽厚。” 舜帝说:“皋陶,外族侵扰我们中国,抢劫杀人,造成外患内乱。你作狱官之长吧,五刑各有使用的方法,五种用法分别在野外、市、朝三处执行。五种流放各有处所,分别住在三个远近不同的地方。要明察案情,能够公允!” 2008-10-18 20:13:33 补充:舜帝说:“谁能当好掌管我们百工的官?” 都说:“垂啊!” 舜帝说:“好啊!垂,你掌管百工的官?”垂跪拜叩头,让给殳斨和伯与。 舜帝说:“好啦,去吧!你们一起去吧!” 舜帝说:“谁掌管我们的山丘草泽的草木鸟兽呢?” 都说:“益啊!” 舜帝说:“好啦,啊!益,你担任我的虞官吧。”益跪拜叩头,让给朱虎与熊罴。 舜帝说:“好啦,去吧!你们一起去吧!” 舜帝说:“啊!四方诸候的君长,有谁能主持我们祭祀天神、地祇、人鬼的三礼呢?” 都说:“伯夷!” 2008-10-18 20:14:44 补充:舜帝说:“好啦,啊!伯,你作掌管祭祀的礼官吧。要早夜恭敬行事,又要正直、清明。”伯夷跪拜叩头,让给夔和龙。 舜帝说:“夔!任命你主持乐官,教导年轻人,使他们正直而温和,宽大而坚栗,刚毅而不粗暴,简约而不傲慢。诗是表达思想感情的,歌是唱出来的语言,五声要根据所唱而选定,六律要和谐五声。八类乐器的声音能够调和,不使它们乱了次序,那么神和人都会因此而和谐了。” 夔说:“啊!我愿意敲击着石磬,使扮演各种兽类的队伍依着音乐舞蹈起来。” 2008-10-18 20:15:54 补充: 舜帝说:“龙!我厌恶诋毁主言论和危害的行为,会使我的民众震惊。我任命你做纳言的官,早晚传达我的命令,转告下面的意见,应当真实!” 舜帝说:“啊!你们二十二人,要敬慎啊!要好好领导天下大事啊!” 舜帝三年考察一次政绩,考察三次后,罢免昏庸的官员,提拔贤明的官员,于是,许多工作都兴办起来了。 又分别对三苗之族作了安置。

湘子桥是哪个桥的别称?

问题一:任做姓氏读什么音 任rén

问题二:任作为姓氏时是怎么念? 姓氏读rén,rèn是词语用字,任性、任凭、任何等等。

问题三:任作为姓氏怎么读 任(姓氏)即任姓。

任姓(“任”作姓时念rén),是5000年前黄帝赐封的12个基本姓氏之一,是一个十分古老而又具有光荣传统的姓氏。 任姓为中国较为常见的姓氏之一,在《百家姓》中排第59位。

问题四:“任”字用作姓氏时的读音是什么? 经过权威证明(字典查的!!!!)础如下:

任:(1)ren二声,姓氏用

(2)ren四声,动词用

问题五:“任”作为姓氏怎么念? 任 rén

基本字义

1. 中国古代女子爵位名。

2. 中国古代南方的一种民族乐曲。

3. 姓。

1. 通“壬”。壬人,狡猾骗人的;巧言谄媚的 [artful]

德允元而难任人。――《书?舜典》

孔任不行。――《后汉书?致恽传》

2. 又如:任人(佞人。品行不端的人)

问题六:“任”做姓氏的读音 姓氏读ren第二声。其他貌似第四声。

问题七:"任"在姓氏中读什么? 任 rén

一、溯源

任姓来源有六:

1、出自黄帝的后代,为天子赐姓。

2、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。据《唐书?宰相世系表》及《左传正义》所载,相传黄帝少子禹(禺)阳被封在任国(今山东省济宁市),其后裔以国为氏。周朝时,谢、章、薛、舒、吕、祝、终、泉、毕、过十国都是任姓后裔的封国。

3、由远古妊姓衍传。与女性妊娠有关,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。

4、出自风姓。《通志?氏族略》记载,认为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:为风姓之国,故址在今山东济宁一带,其后子孙以国为氏。

5、其他改姓而来。如元代王信之子宣,为避难改姓任,其后代亦称任氏。

6、少数民族改姓而来。据《魏书》所载,巴(即板木盾族)夷帅有任姓;另外古代少数民族如西夏、明代哈尼族有任姓;今瑶、回、满、蒙、土家、羌、水等民族均有此姓。

二、播迁

任姓是一个源远流长的古姓。任姓来源虽众,但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,其来源考证,有两个不同的记载:一是《通志?氏族略》记载:任姓子孙是太昊之后;二是《唐书?宰相世系表》载之黄帝少子禹阳,受封于任,便以国为氏。也就是说,数千年来中国的任姓,有伏羲氏的后裔,也有黄帝的后裔。

各支任姓中,影响最大者是出自黄帝之后的一支。据某些任姓家谱记载,黄帝之子禺阳在得姓以后,六传至奚仲,再封于薛(今山东滕县南)。春秋战国时,魏国有任座,秦国有任鄙,他们都是禺阳的后代,楚国有任不齐。可见在先秦时期,任姓已播迁于今湖北、山西、陕西等境。同时,还可以判定任姓早期是以山东为其繁衍中心的,故任姓有以“乐安”为其堂号,其后遂成为当地一大郡望。

战国时魏国(都今山西夏县鞅保┯腥握拢磺毓?ǘ冀裆挛飨萄簦┯辛κ咳伪伞?SPAN lang=EN-US>

据《史记?南越列传》载,秦始皇时置南海郡,治所在番禺县(今广东广州市),有南海尉任嚣,所以秦代已有任氏徙居今广东。

至汉时,任姓已散居于我国北方的山东、山西、河南、陕西一带,南方则居四川、江苏、广东等地。可见,任姓在汉之前即已南迁。汉时有世居沛地(今江苏徐州)之任敖,其后有子孙迁陕西渭南。

三国以后,任氏分布更为广泛,如西晋任旭为章安人(今浙江临海),东晋任延皓为平州人(今山西太原)。魏晋南北朝之际,军阀混战,夷族入侵,中原成为兵家必争之地,任姓族人为避战乱,开始大举南迁至今江苏、安徽、浙江、湖北等地。并有任姓人迁入福建。

唐时,社会稳定,政治清明,使留居河南、山东的任姓又兴旺起来。

南宋末期赵姓末代皇帝四处逃亡,元蒙古骑兵南下,使任姓逃难于我国南方各地。南宋有绍兴进士任文荐,为闽县人(今福建福州市),这说明至迟在宋代已有任氏迁闽。

元末明初,旱涝蝗疫施虐,农民起义军四起,造成中原、江南人口锐减,任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,被分别迁于山东、河南、河北、江苏、陕西等地。

大约自清代开始,闽、粤任姓有徙居海外者,如新加坡现有任姓华人,并建立有宗亲组织。

如今,任姓已广布全国各地,尤以河南、山东为多,两省任姓约占全国汉族任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。

三、郡望

任姓在长期的繁衍过程中,形成的郡望如下:

1、乐安郡:东汉永元七年(95年)改千乘郡置国,治所在临济(今山东省高清县高苑镇西北)。三国魏改为郡,移治高苑(今山东博兴),南朝移治千乘(今山东广饶),隋初废。

2、东安郡:治所在今浙江富春县。

堂号有“水薤”、“玉知”、“叙伦”、“吏部”等。?

四、人物

任不齐:(公元前545年―公元前468年)周......>>

湘子桥即广济桥,在潮州城东门外,横卧在滚滚的韩江之上,东临笔架山,西接东门闹市,南眺凤凰洲,北仰金城山,景色壮丽迷人。民谣唱曰:“到广不到潮,枉费走一遭;到潮不到桥,白白走一场”。 广济桥,俗称湘子桥,宋乾道七年(1171年)太守曾江创建,初为浮桥,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“康济桥”。 广济桥以其“十八梭船二十四洲”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、洛阳桥、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,被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“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”。 淳熙元年间(1174年)浮桥被洪水冲垮,太守常炜重修之,并创杰阁于西岸,开始了西岸桥墩的建筑,至绍定元年(1194年)历五十四年间,朱江、王正功、丁允元、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,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。其中又以淳熙十六年(1189年)太守了允元建造的规模最大、功绩最著而改称西桥为“丁公桥”。 绍熙五年门 194年),太守沈宗禹“皤石东岸”,筑“盖秀亭”,并称东桥为‘济川桥’,接着,太守陈宏规、林骠、林会相继增筑,至开禧二年(1206年)历时十二年,建成桥墩十三座。东西桥建起来后,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,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。 宋末至元代,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,明宣德十年(1435年),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“迭石重修”,竣工后“西岸为十墩九洞,计长四十九丈五尺;东岸为十三墩十二洞,计长八十六文;中空二十七丈三尺,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”,并于桥上“立亭屋百二十六间”,更名为“广济桥”。 正德八年(1513年),知府谭纶又增一墩,减浮船六只,遂成“十八梭船二十四洲”的独特风格。 清雍正二年(1724年),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,并铸鉎牛二只,分置西桥第八嫩和东桥第十二墩,意在“镇桥御水”。道光二十二年门(1842年)洪水,东墩铁牛坠入江中。故有民谣:“潮州湘桥好风流,十八梭船 二十四洲,二十四楼台二十四样,二只鉎牛一只溜”。 梁舟结合的格局,使广济桥形成了自己的三大特点: 第一、“十八梭般廿四洲” 梁舟结合,刚柔相济,有动有静,起伏变化,是广济桥的一大特色。其东、西段是重瓴联阁、联芳济美的梁桥,中间是“舳舻编连、龙卧虹跨”的浮桥。这简直是一道妙不可言的风景线。清乾隆间有诗赞道:“湘江春晓水迢迢,十八梭船锁画桥。”“湘桥春涨”因而列“潮州八景”之首。从结构上说,梁舟结合,实开世界上启闭式桥梁之先河。启闭的作用主要在于通航、排洪,正如《粤囊》记载:“潮州东门外济川桥……晨夕两 开,以通舟棋。”而每当韩江发洪水,又可解开浮桥,让汹涌澎湃的洪流倾泻。还有关卡的作用,“郡县以广济桥为盐船所必经,乃始榷取盐税”。后来,上级甚至派人与潮州府共管,方志有载:“清雍正三年(1725),由盐运同驻潮州与知府分管桥务,东岸属运同掣放引盐,西岸属潮州府稽查关税。” 第二、“廿四楼台廿四样” 广济桥草创阶段,便有筑亭、“覆华屋”于桥墩上的举措,并冠以“冰壶”、“玉鉴”等美称。明宣德年间,知府王源除了在5OO多米长的桥上建造百二十六间亭屋之外,还在各个桥墩上修筑楼台,并分别以奇观、广济、凌霄、登瀛、得月、朝仙、乘驷、飞跃、涉川、右通、左达、济川、云衢、冰壶、小蓬莱、凤麟洲、摘星、凌波、飞虹、观滟、浥翠、澄鉴、升仙、仰韩为名。至此,桥楼之设,乃造其极。诚如明代李龄在《广济赋》中所云:“方文一楼、十丈一阁,华税彤撩,雕榜金桷,曲栏横槛,丹漆黝垩,鳞瓦参差,檐牙高啄……”古代岭南风雨桥是常见的,但规模如此之大,形式如此之多,装饰如此之美,确实是世罕其匹。 第三、“一里长桥一里市” 广济桥是“全粤东境,闽、粤、豫章,经深接壤”的枢纽所在,桥上又有众多的楼台,因此,很快便成为交通、贸易的中心,成为热闹非凡的桥市。天刚破晓,江雾尚未散尽,桥上已是“人语乱鱼床”了。待到晨曦初露,店铺竞先开启,茶亭酒肆,各色旗幡迎风招展,登桥者抱布贸丝,问卦占卜,摩肩接踵,车水马龙,正如李龄《广济桥赋》所描写的:‘诺夫殷雷动地,轮蹄轰也;怒风搏浪,行人声也;浮云翳日,扬沙尘也;向遏行云,声报林木,游人歌而驿客吟也;凤啸高冈,龙吟瘴海,士女嬉而萧鼓鸣也;楼台动摇,云影散乱,冲风起而波浪惊也……”活脱脱地就像一幅活动的《清明上河图》。无怪乎,游客会闹出了“到了湘桥问湘桥” 的笑话。

关于“尚书.舜典的释义”这个话题的介绍,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,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!

(44)

猜你喜欢

发表回复

本站作者才能评论

评论列表(3条)

  • 昝奕同的头像
    昝奕同 2025年09月30日

    我是折叠号的签约作者“昝奕同”

  • 昝奕同
    昝奕同 2025年09月30日

    本文概览:网上有关“尚书.舜典的释义”话题很是火热,小编也是针对尚书.舜典的释义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希望能够帮助到您。舜典 原文 曰若稽...

  • 昝奕同
    用户093008 2025年09月30日

    文章不错《尚书.舜典的释义》内容很有帮助

联系我们:

邮件:折叠号@gmail.com

工作时间:周一至周五,9:30-17:30,节假日休息

关注微信